第一章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CMCA)简介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成立于2000年9月16日,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同志亲自批示、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批准成立、工信部为业务指导单位、民政部登记注册的中国移动通信领域唯一一家全国性的社会团体,创始会长为原中共中央委员、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桂世镛、全国政协原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刘吉,现任会长为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成员包括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等电信运营公司以及华为、中兴、小米等中国移动通信骨干制造企业、移动互联网企业、海外移动通信著名中国公司以及关心和推动中国移动信息事业发展的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人士。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教育与考试中心(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中心)是联合会内设机构,主要职能承担联合会教育、培训、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及行业人才标准体系建设,积极推动提升我国在信息通信技术和新兴业务领域的人才教育培训的管理水平,组织开展人才教育的考试与评价服务,促进我国在5g、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经济、信息通信等领域的人才能力提升。
第二章 数字人才培训项目的实施背景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 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一、人社部专门发文《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实施办法》
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培养数字技术人才,助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了《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部署实施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加强新职业培训工作,加快数字技术技能人才自主培养。
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计划在2021年至2030年,围绕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化管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区块链、集成电路等数字技术技能领域,每年培养培训数字技术技能人员8万人左右,培育壮大高水平数字技术工程师队伍。该项目主要面向有意或正在从事数字技术领域新职业人员,以相应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新职业培训教程为基础,依托纳入目录的社会培训机构和评价机构,开展规范化培训、社会化评价,探索建立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认证制度。
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以加强数字技术人才培养为宗旨,参加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取得的相应学时记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经培训考核取得高级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可作为申报高级职称评审的重要参考;取得中级、初级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可纳入各地各部门中级、初级职称认定范围。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的,按照有关规定申领职业培训补贴。
二、人社部发布的新职业三分二属于“数字人才”的职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出了5批涵盖84个新职业目录,新职业培养工作,是深入落实国家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引领广大青年熟悉数字时代新变化,了解业态发展新变革,适应新职业蓬勃兴起新格局,全面增强和提升青年群体对新业态新职业的认知度和参与度,积极助推我省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青年劳动者大军工作步伐的有利举措。
三、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规划的要求
国务院日前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初步建立,产业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数字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展望2035年,力争形成统一公平、竞争有序、成熟完备的数字经济现代市场体系,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规划》部署了八方面重点任务:
一是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进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发展,有序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升级。
二是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强化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创新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机制。
三是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全面深化重点行业、产业园区和集群数字化转型,培育转型支撑服务生态。
四是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增强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营造繁荣有序的创新生态。
五是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效能,提升社会服务数字化普惠水平,推动数字城乡融合发展。
六是健全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强化协同治理和监管机制,增强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完善多元共治新格局。
七是着力强化数字经济安全体系。增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提升数据安全保障水平,有效防范各类风险。
八是有效拓展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加快贸易数字化发展,推动“数字丝绸之路”深入发展,构建良好国际合作环境。
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预计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在此前提下,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加强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数字技术技能类人才培养。
四、国家数字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数字经济就业影响研究报告》。《报告》认为,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个人生产力将极大提高,更少的人从事纯生产制造类行业,更多人将从事研发、创新等技术类岗位。《报告》指出,我国教育体制以注重培养专业化人才为主,导致现阶段既了解传统行业技术、业务流程与发展需求,又能够掌握和应用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有融合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人才更是紧缺。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化人才缺口接近1100万,且伴随全行业的数字化推进,需要更为广泛的数字化人才引入,人才需求缺口依然在持续放大。
第三章 数字人才培训项目的考核说明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共享经济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一大批形态多样、分工精细的新职业应势而生。新业态新职业将会发挥出强大的“蓄水池”功能,对于稳定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将会起到更加积极地作用。而青年群体正是未来新职业的助推者和参与者。为培养和造就一批创新型、应用型的技术技能人才,我们紧紧围绕专业领域的人才培训,开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互联网营销师、区块链、智能制造等专业技术人才能力提升、新职业人才培养相关的项目。
一、培训对象
1.在校中职、高职、本科在校生;
2.从事数字技术领域新职业人员;
3.政府、企(事)业单位等负责信息化的相关人员;
二、报名条件
中专及以上学历。
三、培训方式
线上、线下的培训模式,网络+直播(实操)+线下面授(实操);
线上培训:学员登陆“专业(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平台”进行线上学习。
线下培训:学员在我单位签约的各省市合作单位培训,请学员认真核对合作主体是否是签约单位。